通过实践课程建设和数字化平台建设,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育师资队伍,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教学与实践条件及环境,将学科优势转化为创新创业教育优势,培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重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的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搭建双创智慧平台,实现全业务上网、全数据交互、全系统安全、全师生覆盖的信息化体系。通过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参与各类比赛和学科竞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毕业生在相关专业领域高端岗位就业创业率在40%以上,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数字化平台建成全国标杆,夯实学校全国就业创业典型。

建设内容
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学分设计,坚持学校顶层设计与学院自主设计相结合、普适性途径与特殊性途径相结合、课程教学与实践环节相结合。
(一)搭建以综合素养提高为目标的在线学习课程
基于投智圈在线课程学习平台进行在线自主学习。包含公益课、师资课、行业创新、双创资源、知识产权、双创营销六大栏目。定期推荐热门关注内容,含大学生“互联网+”大赛整体回顾、金奖项目集、全国总决赛路演现场视频合集、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学习等,支持我校创新创业开放教学不同场景下的深度应用,以进一步完善华科特色的双创“互联网+教学”模式。
(二)创新创业实战训练营
坚持“以学为中心、以教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院校两级项目实战孵化培育体系。通过举办“创新创业项目实战种子营”“创新创业项目实战成长营”“创新创业项目实战加速营”,以真实项目实战、引导式互动教学、成果导向式培养、智能化项目数据分析等多种方式,全面模拟双创项目选拔、训练、辅导、评审、路演、答辩等各环节,实现分层分阶段打磨辅导项目的目标,培养“敢闯会创”新一代。
(三)创新创业知识讲座
邀请双创专家、教育学者、企业精英、创业先锋定期组织举办“线上线下”创新创业路演活动,制定融教育、培训、实践、指导为一体的创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学生在创新创业路演实战中,增进创业交流,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学生参与一次讲座记为0.25学分,封顶0.5学分。
(四)双创培训
将实习实训、基于项目的学习、产教融合等融入学生培养体系中,让学生下企业实习,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五)“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及其他社会赛事
本着“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的基本理念,从大赛组织准备、赛事流程、赛事日程、技术支持、氛围营造等方面入手制定组织实施方案,积极鼓励学生结成梯队,团队作战参加各类创新竞赛,确保百分之百参与率。同时大力推行“一院一赛”,鼓励各学院承办至少一项与自己学院专业相关的一类竞赛,作为学院的品牌赛事。
(六)社会活动
1、创新创业协会:发挥学校现有创新创业协会、创新创业社团、俱乐部等学生组织的带动作用,协助创新创业主管部门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提供与兄弟院校交流、参加校内外创新创业论坛和峰会以及项目对接等服务。
 2、创新创业沙龙:为大学生创业青年搭建相互学习、交流合作、共赢发展的平台,帮助创新创业青年了解初创阶段如何组建团队、吸引风投、明确模式、突破困难,为本校营造浓厚的青年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助力打“双创”升级版。
预期效益
  • 1

    以“可视化教育教学”“互联网+创新创业”为依托,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构建基于“线上线下、校内校外、专业创业”相结合的双创教育支撑平台,可支持10000双创项目参赛报名,支持300名校内外双创导师远程移动评审,实现全覆盖和个性化的多层次管理体系升级,推动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学校管理全过程。


  • 2

    依据双创资源汇聚的区域特点,建设布局合理、机制灵活、开放共享、特色鲜明、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综合性创新创业云服务平台,可支持我校10000个双创项目云端学习、训练、参赛;支持3000名校内外双创导师在线辅导、交流、评审;支持300家合作企业创新需求无缝对接,实现校内创新创业教育专属空间与外部创新创业社会空间的连接互动。


  • 3

    面向全体,基于专业,以大赛为抓手,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创业认知,培养创新精神,一键生成赛事支持课赛极速路演组织,支持课堂多元化评价,落实以赛促教进课堂,教学成果可直接用于各类双创大赛,并通过比赛反馈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健全完善各类学科竞赛平台,更新完善我校学科竞赛目录。


  • 4

    通过混合式课程开发平台和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整合现有创新、创业、就业相关课程,升级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紧密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教师创新创业实战能力,可支持全校20000人开展课堂教学、20000余人开展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