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实践课程建设和数字化平台建设,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育师资队伍,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教学与实践条件及环境,将学科优势转化为创新创业教育优势,培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重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的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搭建双创智慧平台,实现全业务上网、全数据交互、全系统安全、全师生覆盖的信息化体系。通过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参与各类比赛和学科竞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毕业生在相关专业领域高端岗位就业创业率在40%以上,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数字化平台建成全国标杆,夯实学校全国就业创业典型。
2、创新创业沙龙:为大学生创业青年搭建相互学习、交流合作、共赢发展的平台,帮助创新创业青年了解初创阶段如何组建团队、吸引风投、明确模式、突破困难,为本校营造浓厚的青年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助力打“双创”升级版。
-
1
以“可视化教育教学”“互联网+创新创业”为依托,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构建基于“线上线下、校内校外、专业创业”相结合的双创教育支撑平台,可支持10000双创项目参赛报名,支持300名校内外双创导师远程移动评审,实现全覆盖和个性化的多层次管理体系升级,推动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学校管理全过程。
-
2
依据双创资源汇聚的区域特点,建设布局合理、机制灵活、开放共享、特色鲜明、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综合性创新创业云服务平台,可支持我校10000个双创项目云端学习、训练、参赛;支持3000名校内外双创导师在线辅导、交流、评审;支持300家合作企业创新需求无缝对接,实现校内创新创业教育专属空间与外部创新创业社会空间的连接互动。
-
3
面向全体,基于专业,以大赛为抓手,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创业认知,培养创新精神,一键生成赛事支持课赛极速路演组织,支持课堂多元化评价,落实以赛促教进课堂,教学成果可直接用于各类双创大赛,并通过比赛反馈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健全完善各类学科竞赛平台,更新完善我校学科竞赛目录。
-
4
通过混合式课程开发平台和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整合现有创新、创业、就业相关课程,升级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紧密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教师创新创业实战能力,可支持全校20000人开展课堂教学、20000余人开展自主学习。